关注限制措施对全球贸易之影响
日前,世贸组织发布的总干事阿泽维多上任以来的首份全球贸易监测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贸易增速不足2.5%;2014年在巴厘岛一揽子协议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全球进出口贸易将有所改善,增速可能徘徊在4%~4.5%。然而,由于2013年全球贸易限制措施的持续积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可能性极大,2014年全球面临的贸易大环境并不乐观。
新增贸易限制措施同比增长32.1%,对全球贸易的负面影响扩大
2012年10月中旬~2013年11月中旬(报告审查期),全球新增407项贸易限制措施,这比上份年度报告中的308项新增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增幅达32.1%。而这些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可能影响全球商品进口贸易的1.3%,约2400亿美元。具体到贸易救济措施,报告审查期内,全球新启动贸易救济调查共计217起,对全球商品进口贸易的影响达0.2%(400亿美元),高于已经终止的138起贸易救济调查对全球商品进口贸易的影响(0.1%)。其中,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调查均显同比增长。2012年10月中旬~2013年11月中旬,全球共启动反倾销调查254起,比2011年10月中旬~2012年11月中旬的226起增长12.4%;反补贴调查35起,比上一时间段的30起增长16.7%;保障措施调查28起,比上一时间段的16起飙升75.0%。
提高约束关税做法蔓延,对出口产物的负面影响增大
作为传统的贸易限制手段,进口关税措施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WTO规则允许范围内,纷纷提高进口商品关税。2012年10月中旬~2013年11月中旬,全球共发起的影响进口贸易的其他限制措施(约束关税、国内税费、通关措施、质检措施等)153项,可能影响全球商品进口贸易的1.1%,约2010亿美元。其中,约束关税措施106项,同比剧增96.3%。2010年以来,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印度、南非、哥伦比亚等多个发展中国家采取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的措施,导致其主要贸易伙伴国(如中国等)出口产物损失严重,且各国采取的提高约束关税措施的特征之一是提税幅度大,高于公司的出口利润,从而使出口国的产物逐渐丧失竞争优势。
利好全球贸易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同比呈现下降趋势
所谓“贸易便利化”是指通过简化程序、增强透明度、统一标准、完善规范、减少限制等一系列的措施,降低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货物、服务的自由流动。这是一项利好全球贸易的有力措施,然而其同比却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10月中旬~2013年11月中旬,全球共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107项,比2011年10月中旬~2012年11月中旬的162项同比下降51.4%,可能影响全球商品进口贸易的1.4%,约2580亿美元。
区域贸易协定产生歧视性关税,对非成员国与自贸区成员间贸易形成阻碍
由于多哈回合谈判多年来停滞不前,各国纷纷转向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世贸组织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11月底,全球仍有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已达250项,其中的典型代表即为以美欧为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区域性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区域贸易协定可通过减免区域内关税及排除非关税贸易壁垒促进区域贸易便利化,但这种特惠贸易安排在客观上造成区域外国家产物的价格劣势,形成歧视性关税差,阻碍非成员国与自贸区成员的贸易。
综上所述,在全球贸易救济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其他贸易限制措施等同比均呈增长态势,而利好全球贸易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却同比下降,同时,区域贸易协定以及农业发展政策、服务贸易发展政策、宏观经贸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等均现新的、甚至不利于全球贸易发展的特点。由此可见,2014年全球贸易虽然显现回暖趋势,但全球贸易限制措施对全球贸易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